【我要發問】多囊腎病變
問:我今年40歲,女性,十歲時突然腦癇發作,當日已立即做腦科手術,後來發現我第16對染色體問題,請問會遺傳下一代的嗎?
答:閣下應該患有多囊腎病變。該病是遺傳性的,其中第16對染色體中的PKD1 基因突變,可同時引起腦動脈瘤。
多囊腎病變是最當見的遺傳性腎病,每約400至1000人就會患上此病。遺傳模式是顯性遺傳,即子女有一半機會患上。而PKD1 突變大約佔所有多囊腎病變的七至八成。其餘兩至三成則用其他基因突變所致。
雖然閣下十歲時已接受過一次腦外科手術,但仍然有機會會有新的腦動脈瘤形成,所以仍要定期覆診,包括神經外科和腎科,如果突然出現嚴重頭痛、頸痛、嘔吐,就要立即求醫。平日亦要定期量度血壓和注重個人衞生,以防尿道感染。
https://m.facebook.com/photo.php?fbid=2460111980727121&id=149723685099307&set=a.430955843642755&refid=13&__tn__=%2B%3E
詳細資料
講手機可致腦癌?
講手機可致腦癌?
神經外科專科李永恩醫生
長期以來醫學界沒有定論。
手機發射出的電磁波,和微波爐類似,仍是種輻射,可影響細胞的染色體和新陳代謝,造成病變;目前懷疑與腦神經膠質瘤(Glioma)和腦膜瘤(Meningioma)較有相關,症狀包括頭暈、頭痛、腦癇、肢體麻木、無力、口齒不清和個性改變等。過去 英國曾研究發現,使用手機超過十年,罹患腦瘤的機率增加。
無風險?
於2010年發表的INTERPHONE研究是世界衛生組織 (WHO)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 核准的大型國際研究,招募了超過7,400名在 美國以外的13個國家於2000年至2004年間被診斷腫瘤的成年患者。它認為講手機並不會增加腦瘤 (神經膠質瘤及腦膜瘤) 的風險。如果腦瘤真是由講手機引起的,隨著手機的使用越來越流行,那麼在近年的癌症發病率的人口趨勢研究將更容易被檢測到。
然而,來自多國的數據包括 : 瑞士 (1969-2002年,於2007年發表),北歐國家 (1974-2003年,於2009年發表),北歐國家兒童 (1985-2006年,於2011年發表),英國 (1998-2007年,於2011年發表)和 英國中年婦女(1999-2005年,於2013年發表),以及 美國 (1992-2006年,於2010年發表)和 (1987-2007年,於2011年發表),全部沒有跡象顯示腦瘤的發病率和手機的推出和不斷增長的使用有關。
台灣自2000年到2009年的大規模追蹤研究發現 (刊登於2013年《歐洲癌症預防》期刊),這10年間手機門號雖增加約1千萬個,腦癌發生率卻未明顯增加,死於腦癌者也只增加76人且多為中高齡族群,與較常使用手機的年輕族群不符,認為無證據證明手機電磁波會導致腦癌。
有風險?
CERENAT是 法國 波爾多大學的研究成果,在2014年英國醫學會《職業病及環境醫學》(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期刊發表,是迄今最新證據,指出手機用太多有危險。這是 在2004年到2006年間的國際多中心病例對照研究。目標是分析手機使用和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腫瘤(膠質瘤和腦膜瘤)在成年人之間的關聯。研究結果總共有253人罹患膠質瘤和194 人罹患腦膜瘤。將他們和從當地選民名冊中選擇匹配的892人作對照分析,當比較定期使用手機的用戶與非用戶時,觀察到手機使用對腦腫瘤並沒有直接關聯。然而,當考慮到累計手機使用時間,統計上有顯著正相關的是最高用量的用戶。長期每月花15小時或900分鐘以上以手機講電話,患腦癌風險將增2至3倍,高危職業包括商界管理層及推銷員。
另外,手機使用的慣用手,也影響了腦癌生長的位置。一般推斷,腦癌會長在經常聆聽手機的那一側,不過這研究顯示,腦癌比較會生長在不常使用電話的那一側。
可惜該研究並沒有了解腦癌患者是否有其他健康風險,例如吸煙,所以研究仍有缺漏。
其實世界衛生組織 (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 2011年已經指出,包括手機在內的無線通訊設備所產生的電磁波可能致癌,因此有必要對講手機和罹患癌症風險的關連進行密切追蹤。
IARC邀請來自14個國家、31名科學家組成專家小組會議,在經過一周的論證後表示,講手機可能構成致癌風險,應將其列入該組織致癌物分級表的第二級B類(Group 2B) 「對人類為可能致癌因子」。而這也是世衛首度對此議題明確表態。
IARC致癌物分級表根據對人類致癌風險,從高到低分為一到四級共五類,第一級為確定致癌因子,如石棉,第二級A類為很可能致癌因子,第二級B類為可能致癌因子;第二級B類包括DDT、汽車廢氣、鉛等二百四十種物質。
於2012年10月,意大利最高法院裁定,一個商人的腦瘤是由於講手機導致,這可能引起歐洲範圍內的集體訴訟案件。
兒童應禁止使用手機?
英國和 德國已經限制十四歲以下兒童禁止使用手機,以免危害健康。法國已經禁止手機和Wi-Fi在小學使用,而在 加拿大和 美國三藩市的手機商店則被要求要派安全警告單張。俄羅斯建議18歲以下的兒童不要使用手機。以色列、比利時 和 印度都勸阻兒童的手機使用。在 芬蘭「輻射和核電力管理局」(STUK)敦促父母寧可過於謹慎。
小孩使用手機比成人更危險,研究發現,手機發出的電磁波可穿入成人頭蓋骨一公分內,但卻會「穿透」在發育中的頭部。
為了安全起見,對腦神經細胞未發育完全的兒童和青少年,應盡量避免使用手機。如果真的需要,亦應該採取以下幾點作為參考:
1. 盡可能使用耳機或免提通話;
2. 在使用時保持手機遠離身體;
3. 使用簡訊而不是通話;
4. 如果真的需要講手機,長話短說,每天累計不要超過30分鐘長;
5. 不要將手機存放在口袋或枕頭下 ; 及
6. 盡量只在有良好的信號覆蓋範圍時才使用。
利與弊 及 展望未來
無可否認,手機的使用可以挽救許多人的生命。它也可以檢測早期聽力損失,從而促使及早醫療諮詢,診斷出腦腫瘤,如聽覺神經瘤 (Acoustic Neuroma)。但在沒有進一步證據前,講手機可致腦癌,仍然存在有相當的風險的。
因為INTERPHONE研究是使用回憶訪談為基礎,大量的分類錯誤是難以避免的。COSMOS (Cohort Study of Mobile phone use and health) 前瞻性隊列研究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自2010年以來已經招募了五個歐洲國家(英國、丹麥、瑞典、芬蘭、荷蘭和法國) 超過290,000成年的參與者。初步研究結果將在2015年發表。希望憑藉它能夠解開這個謎。
另外大多數研究包括INTERPHONE和CERENAT等都是成年人的研究,孩子們並無參與研究。 為了針對在科學文獻中這種差距,研究人員在 西班牙的「環境流行病學研究中心」 (CREAL) 正在開展另一項國際多中心病例對照研究,被稱為MOBI-KIDS,探討年齡在10至24歲之間的兒童和青少年使用手機與相關腦瘤的風險。初步研究結果將在2015/2016年發表。當未有研究結果前,作為父母,寧可過於謹慎,應盡量避免兒童和青少年使用手機。
詳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