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2
香港科學館「腦與認知」展覽 2012

日期:2012年6月2日 - 11月28日
地點:香港科學館地下展覽廳
內容:展出一系列與腦部有關的模型、讓市民大眾了解更多自己。展覽期間,亦舉行一連串講座。
常設展覽參觀人士不另收費。逢星期三免費入場。
主辦機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香港腦科基金會
協辦機構: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香港神經外科學會、香港物理治療學會腦神經科專研組、香港大學腦神經心理學實驗室、香港腦科學會、香港大學語言及聽覺科學部、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
講座:
日期:6月2日(星期六)
認知障礙症 - 愛自己、愛家人、愛大腦 Understanding Dementia - Love Your Family & Yourself, Love the Brain
第一節: 認知障礙症 - 知多D! 愛多D! Overview of Dementia (Major Cognitive Disorder) - 陳龍達醫生(伊利沙伯醫院老人科副顧問醫生)
第二節:活出豐盛晚年: 護腦、健腦有辦法 Practical Tips in Dementia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 周婉晶小姐 (伊利沙伯醫院職業治療師)
第三節:行動-運動治療與預防.坐言起行動起來 Physical Exercise - Prevention & Treatment of Dementia - 盧敏儀小姐(聯合醫院高級物理治療師)
日期:6月24日(星期六)
音樂讓大腦開竅 Welcome MUSIC to Your BRAIN
初生的嬰孩在媽媽懷中隨著音樂安眠,孩子最愛高聲唱歌,唱得興起手舞足蹈。音樂伴著我們走過不同的人生場景。歌唱有助發展多元智能,提升語文、音樂、數理邏輯、空間、內省、人際、身體動覺等多項智能。透過音樂讓我們認識自己和認知世界,啟迪學習及培養對真善美的追求。
- 黃慧英博士 (香港教育學院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助理教授, 香港音樂教育家協會主席)
失語治療 Aphasia and Treatment
腦傷往往會引致嚴重和持久的溝通問題。言語治療師在醫院接見的溝通障礙患者當中,約六成三人有語言理解或表達的困難。本講座講解如何提升與患有語言或發音困難的患者溝通,藉以提高公眾對失語症的認知,並有助加強腦傷患者與家屬或其他人的日常交流。
- 江柏軒博士 (美國佛羅里達州中部大學溝通科學及障礙學系助理教授, 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部榮譽助理教授)
日期:7月14日(星期六)
學習的科學 The Science of Learning
第一節:學習的竅門 The Key to Learning - 黄振能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怎檥才能讓孩子更喜歡學習?現代「一心多用」的生活模式對學童有什麼影響?應否早早學習多種語言?坊間的說法五花八門,這次講座將簡介心理學的思考和研究方法,如何就學習動機、專注力、應試策略、課外活動等方面,提供一些有根據而切實可行的建議,也希望鼓勵大家日後在聽到不同的說法時,思考背後的理據,以訂出適合個別孩子和情況的教學方法。
第二節:認識特殊學習障礙 Pathology of Child Education - 藍芷芊醫生 (香港兒童腦科及體智發展學會副主席)
特殊學習障礙泛指一系列學習異常的表現,如在閱讀、寫作、數學、語言、大小肌肉協調等的顯著困難。其中讀寫障礙為最普遍,約佔特殊學習困難人士的八成半以上。根據香港特殊學習困難研究小組的一項研究結果,讀寫障礙的普遍比率約為9.7%至12.6%。近年,功能磁力共振造影為讀寫障礙的成因提供神經生物學上的證據。雖然這些障礙不會隨著兒童逐漸成長而消失,但有關研究指出,通過適當、有系統和緊密的輔導和治療,兒童可望情況改善,以致克服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
日期:8月4日(星期六)
讀寫障礙 Developmental Dyslexia
第一節: 顏姜惠蓮女士 (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主席)
社會人士對學障缺乏認識,導致這些學童常被標籤為學習懶散或不合作,得不到公平的教育,造成自我形象低落、極度害怕接觸文字,嚴重影響其心智發展。 此講座目的是讓大眾了解關注及認識特殊學習障礙學童, 可達致共融和諧的社會。 家校合作、共同訂立學障學童的個人學習計劃,檢討學障學童的成效指標,能使他們得到一個公平的學習機會。
第二節:Professor C.A. McBride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此為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成立三十週年慶典公開講座
讀寫障礙是甚麼? 它的成因是甚麼?中文與英文的讀寫障礙徵狀有否不同? 透過這個講座,我們會探討中文讀寫障礙及英文讀寫障礙的個別特質。我們會分別探討兩種讀寫障礙的行為、生理及神經系統上的相關因素,及分析讀寫障礙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此外,我們還會講解讀寫障礙的各種介入及治療方案。我們還會介紹那些患有讀寫障礙的名人,及那些有關讀寫障礙者有相對較強的創造力的研究。這個講座將會以英語進行,簡報上則會有中文及英文的註釋。 What is dyslexia and what causes it? Does dyslexia look the same in reader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n this talk, we will discuss the nature of dyslexia in Chinese and English, some behavioral as well as underlying biological and neurological correlates of the disorder, and how dyslexia affects daily life. In addition, possibilities for early intervention and remediation of reading difficulties will be discussed. Many famous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have struggled with the challenges of dyslexia, and some researchers wonder whether having dyslexia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reativity. This talk will be in English with the PowerPoint being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日期:8月18日(星期六)
「體」、「智」相關 - 體能活動如何提升認知功能 Physical Activity and Cognition: A Lifespan Perspective
- 彭耀宗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
- 阮麗麗女士 (協康會高級物理治療師)
認知能力包括記憶力、專注力、分析能力、語言能力、判斷力及感知能力等。認知能力的水平對日常生活不同的範疇有著重要的影響。在長者中,認知能力的退化更是意外跌倒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頗多研究發現體能活動對認知能力有著正面的功效。在是次講座中,我們會探討認知能力隨著年齡增長所產生的變化,及體能活動如何增進不同群組人士(兒童、成人、長者、有發展障礙的兒童及慢性病患者)的認知能力。
日期:9月22日(星期六)
老年及腦功能 Ageing and Brain Functioning
人類到底有什麼本領,能夠貴為萬物之靈?我們的身體雖不比一頭大象壯大,體魄也不及沙漠中的駱駝那麼堅強,但我們擁有一顆非凡的腦袋,令我們成為地球的主人。我們的腦袋雖然只重約1,500克,卻盛載著千千萬萬的神經原,聯繫著不同的腦區,掌管了我們的思想、行為與情緒,讓我們可於日常生活中面對種種挑戰。不過,無論我們的腦袋如何精密,也總有退役的一天,腦功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日漸衰老。到底這個過程有多漫長?當中的歷程又是怎樣?香港大學臨床腦神經心理學研究所將會就以上的課題 - 人類腦功能發展及其衰退,讓你更深入了解這位與你每日並肩作戰的「腦」友。
- 李湄珍教授 (香港大學心理系講座教授)
從心理行為徵兆看認知障礙症 Behaviou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 林翠華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系主任)
詳細資料